又名:白鲢、水鲢、跳鲢、鲢子、连子鱼、扁鱼、苏鱼、白脚鲢、白屿
简介:鲢鱼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分布在全国各大水系。鲢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鲢鱼能提供丰富的胶质蛋白,既能健身,又能美容,是女性滋养肌肤的理想食品。适用于烧、炖、清蒸、油浸等烹调方法,尤以清蒸,油浸最能体现出鲢鱼清淡,鲜香的特点。
鲢鱼图册(共33张)
水库网箱不投饵养殖鱼类,可直接利用水库天然饵料,搞放牧式粗放稀养,生产无公害优质鱼。一只网箱一年可产花白鲢等100公斤~150公斤,纯利300元~600元。一、放养前准备选择背风向、有溪河水注入的库湾、河道。网箱采用聚乙烯结节网,长、宽、高均3米,网目3厘米~4厘米,带箱盖的六面体封闭网箱。网箱支架由4根长3.5米、尾径0.04米以上的
7634人阅读2020-01-14 16:57
(一)草鱼、青鱼亲鱼的秋培技术1、投饲:秋季水温适宜,是草鱼、青鱼摄食量较多的季节。整个秋季,应采用“以精料为主,精粗结合”的投饲原则。草鱼的亲鱼每天应投喂小麦、豆饼等干重精料。间隔2天,投喂青饲料1次,每次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20%左右。青鱼的亲鱼以投喂螺、蚬、蚌肉为主,辅以豆饼。2、调节水质:秋季草鱼、青鱼摄食量大,活动频繁,水质容易老化
1625人阅读2019-10-15 10:59
症状体表糜烂或溃烂是该病的主要特征,病灶部位在颈部、背壳、裙片、四肢以及尾部。常表现如下:颈部皮肤溃烂剥离,肌肉裸露;背甲粗糙或呈斑块状溃烂,皮层大片脱落;四肢、脚趾、尾部溃烂,脚爪脱落;腹部溃烂,裙边缺刻,有的形成结痂。该病病程较长,如不发生感染,多数病甲鱼可长期存活,少部分可自愈,但稚鳖、幼鳖颈部感染严重,活动微弱,不摄食,短
3760人阅读2019-08-21 18:47
用豆浆饲养鱼苗不仅可快速育肥,而且鲢鱼苗的体质增强,成活率也高。其技术要点如下:一、豆浆制作磨浆前先将大豆在25~35℃温水中浸泡5~8小时,水温低浸泡时间长一些,反之短一些。磨浆工具一般采用磨粉机或磨浆机。磨浆时要将大豆和水同时加入,一般每公斤大豆用水10~12公斤。也可用豆饼浸泡后磨浆。豆浆的浸泡时间为5~6小时,磨浆时每公斤用水10~12公
1178人阅读2019-08-21 18:31
提高当年鲢鱼种产量的关键,是饲养管理方法要符合鲢鱼的生活习性,做到并保持水质清新,无病害源,溶氧量高,饲料对口,防治病措施跟上。一、做好池塘消毒和鱼体消毒饲养鱼种的池塘,切忌于塘消毒或浅水消毒,因为这样做,在投放鲢鱼种前必须加水,就会将病原体带进已消毒的池塘内,增加了传染源。所以,应在将池水灌至正常养鱼水位以后,于放鱼种前20天,每
1120人阅读2019-08-21 18:22
鲢鱼弧菌病的病因鳗弧菌,杀鲑弧菌。鲢鱼弧菌病的主要症状病鱼消瘦,发黑,竖身游泳:鳍条有缺损,严重时糜烂。鲢鱼弧菌病的流行季节各季节。鲢鱼弧菌病的防治方法保持良好水质,补充饲料营养。治疗时可用土霉素等每天用药70-80毫克/千克体重,制成药饵,连喂5天—日天,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1747人阅读2019-08-21 17:51
1.鲢鱼萎瘪病的病因由于放养过密、饲料不足,致使部分鱼苗或鱼种得不到足够的饲料而消瘦、死亡。2.鲢鱼萎瘪病的症状病鱼体干瘪、枯瘦,头大尾小,背似刀刃,鳃丝苍白,严重贫血,活动迟缓,体色发黑,不久死亡。3.鲢鱼萎瘪病流行情况此病多发生在鱼种培育阶段的后期。越冬池的鱼种、过分密养的成鱼,由于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不当,投饲不足所致。4.鲢鱼萎瘪病
养殖知识 疫病防治 1285人阅读2019-08-21 17:46
鲢鱼池塘养殖对池塘的要求有:进排水方便,换水条件要好,要求有12天以上可以换水;池塘蓄水要求深些,平均水位要在12m以上,深水区能达到18m以上,以便高温期鱼能安全度夏,如果水深达不到18m以上,则对池塘局部区域进行改造,深挖一定面积,使鱼在高温时能在该区域度夏。鲢鱼池塘面积以10-30亩为宜,如果是30亩以上的池塘,则要用网隔开成若干小池,
594人阅读2019-08-21 17:40
鲢鱼的性成熟年龄较草鱼早1-2年。成熟个体也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鱼便可达到成熟。5公斤左右的雌鱼相对怀卵量约4-5万粒/公斤体重,绝对怀卵量20-25万粒。鲢鱼鱼苗放养5月中、下旬,池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为适宜投放时间。投放鲢鱼乌仔,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3-5尾。鲢鱼饲养管理鱼苗入池后,以滤食浮游动植物为主兼食饲料碎屑。鲢鱼成鱼养殖鱼种投放规格
2367人阅读2019-08-21 17:33
鲢鱼鱼苗饲养方法很多,各地不同。有的地区习惯用豆浆饲养鱼苗;有的地区用各种青草沤肥饲养;还有的地区喜欢用人、畜粪尿饲养鱼苗。这些方法可以单独进行饲养,也可混合或交叉饲养,可根据饵肥条件灵活应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1)要肥水下塘培养鱼苗必须采取肥水下塘,才能保证鱼苗放养后有丰富的天然饵料供其食用。(2)要有合理的放养密度人工繁殖的鲢鱼苗
2116人阅读2019-08-21 17:17
鲢鱼斜管虫病病原为鲤斜管虫,少量鱼体感染斜管虫时鱼群摄食正常,大量鱼体鳃丝寄生斜管虫时摄食量急剧下降,甚至不摄食,并活动在水体中上层或停留在池壁,整个鱼群散乱,鱼体漂浮于水面,行为呆滞,体表分泌大量粘液,临死时沉在池底翻白或竖立于水面,呼吸急促。剪开鳃盖,可见鳃腔内有污物,鳃丝肿胀而几乎占据了整个鳃腔,鳃丝表面粗糙而不光滑,颜色呈
2491人阅读2019-08-21 16:57
鲢鱼鱼卵放到孵化塘后如果遇阴雨天气或冷空气,可用稻草或薄膜遮盖鱼卵或相应地增加水的深度。鱼苗出膜时间一般为7天左右,随气温的高低略有提高或延后。待鱼苗具有游动能力后,再拿出鱼巢,但拿出时一定要注意清洗水葫芦,以防鱼苗随鱼巢清出。鲢鱼鱼苗脱膜后3~5天内可投喂些豆浆或发酵过的花生麸。每亩用量为2千克左右全池泼洒。随鱼苗长大,也可逐渐加泼
2079人阅读2019-08-21 16:49
鲢鱼池塘宜选择腐殖质土壤,地形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最好是富含矿物质元素的泉水)、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家养锦鲤可利用庭院空地或屋顶建池。鲢鱼亲鱼池面积30--40平方米,池深1.5--2米,水深1.2--1.5米。产卵池15--20平方米,池深1.5米,水深1--1.2米。孵化池3--5平方米,池深0.8--1米,水深0.6--0.8米。苗种池10--15平方米,池深0.5--0.6米,水深0.4米
1748人阅读2019-08-21 15:34
1.病原体: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2.症状:发病部位主要在鱼体背鳍和腹鳍基部以后的躯干部分。患病部位先是鳞片脱落,皮肤出现肌肉腐烂,病灶部位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的红斑,好似鱼体表盖有红色印章,故称“打印病”。病情严重时相继死亡。&n
养殖知识 疫病防治 5555人阅读2019-08-21 15:26
(1)鲢鱼鱼种的放养时间长江流域一般在春节前投放完,最迟不要超过2月底;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可在解冻后,水温稳定在5-6度时放养。北方地区高产鱼池一般都实行秋末放养,优点是鱼种较早地适应成鱼池的条件,延长第2年生长期。(2)鲢鱼鱼种的投放方法鱼种投放必须在晴天进行,严寒风雪天气不能投放。放鱼种时要将装鱼种的容器整个放入水中,让鱼种自己游入池塘
2933人阅读2019-08-21 15:20
1、正确的饲料选择鲢鱼越冬时需消耗大量蛋白质、能量,导致鱼体消瘦,抵抗力低下。为了提高鲢鱼的越冬能力,越冬前一个月是安全越冬的关键时期,叫做“贴秋膘”、“育肥期”。在“育肥期”适当选择高蛋白、高油脂、高能量的高档饲料,应一直喂到越冬前鱼停食为止。2、合理的饲料投喂策略华东地区鲢鱼越冬期长,冬季停食过早会导致掉膘严重,鱼体质下降,同时
2493人阅读2019-08-21 15:15
1、鲢鱼肠炎病的病原肠点状气单胞菌。2、鲢鱼肠炎病的症状病鱼离群缓慢独游,鱼体发黑,腹部向上浮于水面,不久死亡。患病鱼食欲减退,甚至不食,肛门出现微红,后期肛门红肿,并伴有炎症。解剖可见肠壁充血发炎,部分肠管呈现紫红色。有的发病鲤鱼还有腹水及肝脏病变。肠炎病常和烂鳃病并发。3、鲢鱼肠炎病的流行肠炎是养殖鲤鱼常见病之一,发病原因可能与饲
1454人阅读2019-08-21 13:51
使用药物防治鱼病过程中,常常发生效果不佳,甚至鱼类疾病更严重而导致死亡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养殖知识 疫病防治 969人阅读2019-06-28 16:37
鲢鱼鱼种体内寄生双线绦虫的裂头蚴(Digrammasp.Larva),它隶属绦虫纲、多节绦虫亚纲、裂头科、双线绦虫属,第一中间寄主为桡足类,第二中间寄主为鱼类,终寄主为捕食鱼类的鸟类。过去,双线绦虫病只在大中型水库的鲤、鲫鱼体内发病,近年来,池塘养殖的一龄鲢鱼鱼种中常有大量鱼体感染双线绦虫病,并造成较大危害,根据我们在黑龙江省绥滨县周边地区12
养殖知识 疫病防治 6333人阅读2019-06-06 16:37
鲢鱼味甘,性平,无毒,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下面介绍一下鲢鱼养殖疾病防治四注意。一是增强防病意识。预防是一种积极的治疗,鱼从发病到死亡有一个过程,当出现死鱼时往往大部分鱼已染病,治疗只能挽回病情较轻者。二是病因分析。鱼种未检疫,外来鱼种成为病源;防范放养密度过大或搭配不合理;
4415人阅读2019-06-06 16:05
皮帆
韦岩观
鲁宇承
金子坡
雷功成
薛晓凡
金海英
王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