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莴苣、青笋、茎用莴苣、莴苣笋、莴菜、香莴笋、莴苣菜
简介:莴笋主要食用肉质嫩茎,可生食、凉拌、炒食、干制或腌渍,嫩叶也可食用。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亦有野生。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较低,而无机盐、维生素则含量较丰富,尤其是含有较多的烟酸,还含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锌、铁,特别是铁元素很容易被人体吸收。莴笋叶对心脏病、肾脏病、神经衰弱、高血压病等都有一定治疗作用。经
莴笋图册(共50张)
适合林下种植的蔬菜品种:1、适合在林下种植的蔬菜品种主要有莴苣、韭菜、木耳菜、空心菜等,韭菜喜爱生长在阴冷的环境中,不适合生长在高温及强光条件下,特别是在夏季,因为天气比较炎热,导致韭菜粗纤维比较多,所以口感比较差。2、如果将韭菜种植在林下,可以遮挡一部分光照,同时能避免阳光暴晒,还能起到降温的作用,有利于韭菜的健壮生长,林下种植的
3124人阅读2019-10-10 11:56
大棚莴笋-甘蓝-蒜苗高效种植模式,即利用普通塑料大棚栽培莴笋,供应春季淡季市场,收获后复种甘蓝,可提早上市,再复种蒜苗,此栽培模式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大棚莴笋产量5.25万kg/h㎡以上,产值7.35万元/h㎡,甘蓝产量达4.5万kg/h㎡,产值2.25万元/h㎡,蒜苗产量6.75万kg/h㎡,产值6.75万元/h㎡,总产值16.35万元/h㎡,纯收入12.75万/h㎡左右。1、
种植知识 6792人阅读2019-08-29 16:17
莴笋夏季种植需选择耐热、不易抽苔、抗病、高产的品种,并在下种前用新高脂膜进行浸种催芽处理,可保墒、活化表层板结密度,提高出苗率。夏莴笋根浅、吸收能力弱,加之夏季植株生长迅速、需肥水较多,故田间管理应重施肥水,以利植株长势繁茂。在幼苗活棵后,间隔3-5天结合浇水追施一次稀粪水,并喷施蔬菜壮茎灵,以
4347人阅读2019-08-19 15:02
在莴笋栽培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肉质茎膨大后期很容易出现裂茎现象。肉质茎纵向裂开,深达茎的中心,裂开部分呈黄褐色,易腐烂,产品品质下降,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一、裂茎产生的原因莴笋裂茎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其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品种因素。不同品种对裂茎的抗性不同,一般紫叶莴笋比绿叶莴笋易出现裂茎现象。2.肥水供应不均。在栽培过程中
1671人阅读2018-12-07 17:40
一、品种选择莴笋根据叶片的形状可分尖叶、尖圆叶、圆叶三类。每一类中根据成熟的早迟又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早熟品种生长期短,茎伸长速度快,细小,抽薹早。晚熟品种生长期长,茎伸长速度慢,粗大,抽薹晚。因此,栽培时可根据不同目的选用适当的品种。二、育苗莴笋都先育苗后再定植大田。早熟和中熟品种露地育苗的一般在10月上、中旬播种,晚熟品种
种植知识 662人阅读2018-01-29 17:00
一、莴笋腐败病症状及危害莴笋腐败病又叫莴笋黑腐病、莴笋细菌性叶斑病,主要为害肉质茎,也为害叶片。1、肉质茎受害症状:病斑纺锤形,稍凹陷,浅绿色,后转为蓝绿色至褐色,病部软化,植株塌陷、萎蔫,最后枯死。2、叶片受害症状:常在叶缘处产生淡褐色“V”字形病斑。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大到大半个叶片,叶脉坏死变黑,叶片枯黄,但不软腐。最后,病叶
病虫防治 661人阅读2018-01-29 16:16
1、尖叶莴笋叶披针形,先端尖,叶簇较小,节间较稀,叶面平滑或略有皱缩,色绿或紫。肉质茎棒状,下粗上细。较晚熟。苗期较耐热,可作秋季或越冬栽培。主要品种有:柳叶莴笋,北京紫叶莴笋,陕西尖叶白皮莴笋,成都尖叶、特耐热二白皮,重庆万年椿,昆明苦荬叶耐热莴笋,上海尖叶,南京白皮香、青皮莴笋等。2、圆叶莴笋叶片长倒卵形,顶部稍圆,叶面皱缩较多
种植知识 762人阅读2018-01-29 16:07
一、品种选择叶用莴苣以叶片为主要食用部分,因以生食为主,故又称生菜。叶具深裂,叶面皱缩,适应性强,易栽培。优良品种有广州东山生菜(软尾生菜)、玻璃生菜、生菜王、美国大速生等。二、育苗叶用莴苣属半耐寒性蔬菜,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炎热,如要周年供应采用露地和保护地相结合的方式生产,基本可满足全年的需求。一般育苗每亩用种量25~30克,
种植知识 771人阅读2018-01-28 16:50
一、莴笋软腐病症状及危害莴笋软腐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茎,根部也可受害。病原从茎基部或叶柄处侵入,至全株萎蔫,病部渗出黏液,散发出臭味。症状先从叶片表现出来,病原多从叶缘侵入,叶片初呈水渍状,污绿色,软腐。感染植株白天萎蔫,傍晚恢复正常,严重时不能恢复。最后叶片腐烂,植株塌陷。解剖观察茎髓部空洞化,发出恶臭气味,最后茎部腐烂死亡。二、莴
病虫防治 664人阅读2018-01-28 16:24
一、莴笋黑斑病症状及危害莴笋黑斑病又叫莴笋轮纹病、莴笋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后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圆形或近圆形,后渐扩大为3~15毫米,褐色或灰褐色,病斑上有同心轮纹,对对产量和质量有一定影响。二、莴笋黑斑病传播途径莴笋黑斑病的病原可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在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侵染,孢子可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病虫防治 459人阅读2018-01-28 16:20
一、莴笋灰霉病症状及危害莴笋灰霉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1、苗期发病症状:病部呈水渍状腐烂,长有灰色霉层。2、成株发病症状:发病多始于近地面的叶片,开始为水渍状,以后迅速扩大,呈黄褐色,病斑上有轮纹,病斑上生出灰褐或灰绿色霉层;叶柄基部开始呈水渍状,红褐色,后基部腐烂,引起上部茎叶萎蔫;根颈发病开始呈水渍状,并向四周扩展,引起茎部
病虫防治 765人阅读2018-01-27 16:44
莴笋一般每66.7平方米(1分地)苗床用种子50~100克,可以定植一亩大田。或者每亩0.6公斤,一亩苗床,可供15~20亩地栽植。莴笋采用撒播法播种,干籽趁墒播或落水湿播均可。在播种前,先在种子中加入适量细土,将其搅拌均匀,而后均匀地撒在畦面上。因为莴笋的种子很小,撒播时应选择无风的天气为好。干播时苗床整好后均匀撒入种子,浅锄搂平,轻踩一遍,使种子
培育知识 477人阅读2018-01-24 17:14
由于莴笋在肉质茎伸长的同时就已形成花雷,很快抽苔开化,所以采收期很集中。若迟收则因耗费肉质茎内的养分,不仅茎皮粗厚,不堪食用,也易空心;若采收过早,产量又低。一般在花蕾出现前,当植株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心叶与外叶平)时,为采收为宜。此时肉质茎膨大伸长基本结束,质地脆嫩,品质好,产量高。收获前20天禁止使用化学氮肥。严格执行农药
种植知识 763人阅读2018-01-22 17:01
1月20日就是大寒节气,也是全年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时节是全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大风天气多,温度低,光照时间短,雾霾天气较多,不利于蔬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菜田农事活动主要是日光温室内蔬菜的管理和采收,明年早春茬保护地和露地蔬菜的育苗,贮存菜的检查和出售。
种植知识 895人阅读2018-01-18 17:02
由于莴笋根系浅,应选用排水良好、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种植。每亩施腐熟堆肥和人畜粪4000~50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如肥料不足,植株生长不良,易先期抽薹。夏秋莴笋生长期温度较高,雨水多,宜采用深沟高厢。施足底肥后作厢,沟深15厘米左右,厢宽1.2~1.6米,每厢定植4~5行。移栽时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带土移栽,不伤根,移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以
种植知识 762人阅读2018-01-17 17:08
一、莴笋锈病症状及危害莴笋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初在叶面产生许多鲜黄色至桔红色的帽状锈孢子器,叶背对应部位产生隆起的小疱,很多帽状锈孢子器聚集在一起形成1.5厘米的病斑。表皮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末,即病原的冬孢子,致病叶黄枯而死。二、莴笋锈病传播途径莴笋锈病的病原在北方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南方则以夏孢子在莴苣上辗转危害或在活体上越夏或越
病虫防治 556人阅读2018-01-10 16:17
一、品种名称:科兴7号二、品种类型:尖叶莴笋(青皮)三、选育单位:四川省绵阳科兴种业有限公司四、审定编号:川审蔬2010008五、适宜种植区域:四川省莴笋适宜栽培区。六、品种来源:以引进品种福建红尖叶作母本,四川地方品种渡口尖叶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其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新一代品种。七、亩产量:2007年和2008年两年在全省3个点(巴中、绵阳、
品种 641人阅读2018-01-09 15:57
一、莴笋褐腐病症状及危害莴笋褐腐病主要在生长的中后期发生。发病始于植株下部的茎基部,发病组织呈黄褐色,水渍状,后茎基部腐烂,植株萎蔫死亡。二、莴笋褐腐病传播途径莴笋褐腐病的病原主要借菌丝和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内越冬和存活。土壤中的菌丝不休眠,营腐生生活。莴笋褐腐病在田间病原的传播主要靠接触传染,即植株的根茎、叶接触病土时,便会被菌丝
病虫防治 746人阅读2018-01-08 16:07
莴笋正常生长发育需要16种营养元素,以土壤中氮、磷、钾吸收量较多。据研究,在水培条件下,氮、磷、钾浓度分别在200毫克/升、100毫克/升和200毫克/升时,结球莴笋的单株重最大。据报道,每生产1000千克莴笋需吸收纯氮(N)2.5千克、磷(P)1.2千克、钾(K)4.5千克,其吸收比例为1:0.48:1.8。莴笋是喜钙作物,缺钙时会出现干烧心病。莴笋在生长初期由于生
种植知识 781人阅读2018-01-03 17:06
一、莴笋轮斑病症状及危害莴笋轮斑病主要危害采种株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小的近圆形亮绿色斑,后扩展融合在一起,形成直径1~12mm的大病斑,病斑中心浅灰褐色,具明显轮纹,病斑边缘灰褐色,病健交界不明显,后期病斑中心组织脱落成穿孔状。二、莴笋轮斑病传播途径莴笋轮斑病的病原以子囊座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借气流传播蔓延,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三
培育知识 644人阅读2018-01-01 16:21
吕欣悦
叶明轩
胡晨熙
陆裕
左正刚
吴静月
陈述
毕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