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豆角、江豆、长豆角、带豆、饭豆、腰豆、裙带豆、架豆、姜豆、角豆
简介:豇豆属豆科草本植物豇豆的种子或荚果,中国各地常见栽培。豇豆含丰富维生素B、C和植物蛋白质,能使人头脑宁静。调理消化系统,消除胸膈胀满。可防治急性肠胃炎,呕吐腹泻。豇豆一定要充分加热煮熟或炒熟,或急火加热10分钟以上,以保证豇豆熟透,有害物质就会分解变成无毒物质了。
豇豆图册(共47张)
在农村,农民会种很多种蔬菜,豇豆就是其中一种,它是比较好种植的一种农作物,但是在种植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豇豆长出花芽后干枯,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哪些解决方法?想了解的朋友就赶紧看看下文吧!一、豇豆长出花芽后干枯的原因:1、种植豇豆长出花芽后出现干枯的现象可能是病虫害引起的,很可能是蓟(ji)马在叶子和花芽上面活动,啃咬了
2995人阅读2019-06-27 11:23
一、豆角长得太密的解决方法:1、整枝打节如果你种植的豆角太密,又省不得间苗的话,你可以采取整枝打节的办法来解决,意思就是说你可以把主苗枝节上发出来的嫩枝,用剪刀全部都剪掉,保持豆角苗的通风,防止下雨时发生豆角黑腐病,死苗烂根,并且整枝后的豆角苗更加肯结荚,并不会影响其产量的。2、合理密植种植豆角应该按照50×100cm的间距与行距
1289人阅读2019-06-27 11:15
近些年来,豇豆枯萎病在南方蔬菜种植区域常有发生,特别是在高温多雨季节来临时,正在开花结荚的豇豆常被危害枯萎致死,这是一种真菌性的病害,受害严重的田块会大幅度减产,须引起菜农重视。枯萎病在连续三年种植或者土壤含水量高的地块发生重,地势高、轮作地里病害发生较轻,豇豆受到枯萎病入侵后,种植户常常束手无策。生产实践上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可从
病虫防治 2739人阅读2019-01-04 15:26
目前处于高温期也是豆角生长旺盛时期,降雨量多,极易发生虫害。如果处理不当豆角将会大大减产并且还会影响豆角的质量。所以各位种植户需要做好防治措施哟,避免种的豆角减产。一、豆角蚜虫的症状表现蚜虫为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常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发生虫害时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畸形,严重的情况下会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二、豆角
2815人阅读2018-07-25 17:31
一、什么是豆角早衰在豆角生殖生长后期,由于豆荚成熟后,植株将不在进行营养生长,豆角植株整体黄化,茎叶枯竭,导致生长后期不能结荚,这就是豆角早衰现象。这种现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将导致豆角品质下降、产量大幅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二、豆角早衰的原因1、土壤因素豆角的主根深达60~80厘米,须根在14~20厘米处,吸肥力和耐旱力强,但其根瘤菌生长不及其
种植知识 823人阅读2018-02-09 16:31
一、豆角根腐病症状及危害根腐病是豆角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在南方发生普遍,具有发病最重,危害最大,防治困难的特点。豆角根腐病主要为害根部和茎基部。一般出苗后7开始发病,21~28天进入发病高峰。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变黄,病部产生点状病斑,由支根蔓延至主根,引起整个根系腐烂或坏死,病株易拔起。纵剖病根,可见维管束呈红褐色,病情扩展后向茎部延伸
病虫防治 786人阅读2018-02-09 15:29
一、豆角菌核病症状及危害豆角菌核病多在开花结荚期发病。病株基部呈灰白色,引起全株枯萎。剖开病茎可见鼠粪状菌核。豆荚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后逐渐变成灰白色,长出黑色菌核。荚染病初呈水渍状后逐渐变成灰白色,有的长出黑色菌核。二、豆角菌核病传播途径豆角菌核病的病原以菌核在土壤中、病残体上、混在堆肥及种子上越冬。条件适宜时病原随风传播。病原发
病虫防治 676人阅读2018-02-09 15:26
一、豆角全株的开花习性豆角2~3片复叶展开时,在一般情况下,其腋芽就转变为花序芽,花序轴原始体逐渐分化为花序和花。总状花序轴分花过程中,顶部渐渐肥大,每节各生一花,由于花序轴节间很短,相邻两花靠拢,貌似二花。通常基部二花,结成一对果,在营养条件良好时,第3~4朵花也能结果,但较第一对果小。豆角全株开花的顺序,通常是主蔓上第3~4节花序上的花
种植知识 819人阅读2018-02-08 17:09
一、豆角病毒病症状及危害病毒病是豆角的主要病害,主要是指豆角花叶病。各地均有发生,为害较大,在初秋季节发病重,发病率可达70%~80%,对豆角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病毒病会造成豆角嫩叶出现花叶、明脉、褪绿或畸形等症状,新生叶片上浓绿部位稍突起呈疣状;有的病株产生褐色凹陷条斑,叶肉或叶脉坏死。豆角病株生长不良、矮化、花器变形、结荚少,豆粒上
病虫防治 896人阅读2018-02-08 15:55
豆角的花芽分化较多,一般每株可形成20~40个花序,每个花序有2~5对花芽,但是实际上豆角的结荚率仅为15%~25%,可见豆角落花落荚的严重性。一、豆角落花落荚的原因1、温度不适引起:豆角是喜温耐热的作物,尤其是对低温反映敏感,低于10℃以下生长受阻,5℃以下受害。豆角植株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0℃~28℃之间,也可在短期内适应30℃-35℃的高温。豆角开花结
种植知识 777人阅读2018-02-06 16:19
一、豆蚜对豆角的危害豆蚜又叫苜蓿蚜、花生蚜,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嫩叶、嫩茎、花及豆荚的汁液,使叶片卷缩发黄,嫩荚变黄,严重时影响生长,造成减产。二、豆蚜的发生规律1、豆蚜在山东、河北一年发生20代,广东、福建30多代。2、豆蚜主要以无翅胎生雌蚜和若蚜在背风向阳的山坡、沟边、路旁的荠菜、苜蓿、菜豆和冬豌豆的心叶及根茎交界处越冬,也有少量以卵在
病虫防治 786人阅读2018-02-06 15:17
一、豆角直播存在的风险豆角的根系较为发达,主根分布较深,可入土80厘米左右,根群主要分布在15~18cm深的耕作层内,有较强的吸水、吸肥能力,比较耐旱和耐瘠薄,为深根性作物。豆角根部容易木栓化,侧根稀疏。再生能力较弱,因此,栽培上以直播为主。直播豆角茎叶生长旺盛,植株易徒长,与育苗移栽相比,开花结荚较晚,数量较少,从而导致豆角产量低,种植效
种植知识 631人阅读2018-02-05 16:43
一、天气气候原因在每年的6~7月份此时正是早春种植的豆角生长、采收阶段,连续降雨伴随持续阴天,造成气温明显下降,晴天后又遇高温,30℃以上的高温极易造成豆角生理代谢紊乱,此时恰是豆角开花结荚期,连阴雨、低温天气天气极易造成豆角生长缓慢,落花、落荚、短小、畸形,豆角最佳生长期的温度应在20~25℃左右,温度过低豆角会明显出现花芽不能正常分化
种植知识 567人阅读2018-02-05 16:32
一、斜纹夜蛾对豆角的危害斜纹夜蛾又叫莲纹夜蛾、莲纹夜盗蛾,主要以幼虫食叶为主,也咬食嫩茎、叶柄,大发生时,常把叶片和嫩茎吃光,造成严重损失。二、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1、斜纹夜蛾在黄河流域,8~9月是严重为害时期,甘薯、蔬菜等作物被害较重,棉花被害较轻。在华中地区,2~4代为害棉花,7~8月份发生量大,为害最重。第1代盛蛾期在6月中下旬,多在蔬
病虫防治 662人阅读2018-02-04 15:12
一、豆叶螨对豆角的危害豆叶螨在寄主叶背或卷须上吸食汁液,造成叶面出现白斑,严重时叶片干枯成火烧状,造成严重减产。二、豆叶螨的发生规律1、豆叶螨在北方每年发生10代左右,台湾每年发生21代。2、豆叶螨以雌成虫在缝隙或杂草丛中越冬。3、豆叶螨在5月下旬开始发生,夏季是发生盛期,增殖速度很快。4、豆叶螨发育适温17~28℃,卵期5~10天,从幼螨发育到
病虫防治 798人阅读2018-01-31 15:19
豆角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类型很多,通常分为蔓生类型(又称架豆角)和矮生类型(又称地豆角)两种。按植株茎蔓的生长习性又可分为蔓性、半蔓性和矮生性三个类型。豆角按果荚的长短、质地和食用部分的不同,分为豆角,饭豆角和长豆角三个栽培种,其中饭豆角属硬荚种,食用子粒。长豆角为软荚种,荚长肉厚,主要作菜用。1、蔓生类型品种蔓生豆角,植株长势
种植知识 565人阅读2018-01-31 15:08
硼是作物生长发育中必需的重要微量元素,对作物开花结襟、受精授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施用硼肥,对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品质十分有效。硼肥可提高豆角的荚长、种子量、千粒重及单荚重,最终促进产量增加,其中种子量增加幅度达3.5%~9.5%,千粒重增加幅度达2.2%~12.3%,鲜荚产量增产幅度达9.9%~16.5%,总产量增产可达9.3%~15.9%。采用0.15%浓度有硼肥,于豆角开花前期和结
种植知识 672人阅读2018-01-30 16:35
一、豆卷叶螟对豆角的危害豆卷叶螟又叫豆蚀叶野螟、大豆卷叶虫、豆三条野螟,豆卷叶螟的幼虫将单个叶片卷成筒状,或将邻近的2~3片叶连叠起来做成筒状,并藏于其中啃食叶片组织,使叶片呈缺刻或穿孔,后期可蛀食豆荚或豆粒。二、豆卷叶螟发生规律1、豆卷叶螟在河北、山东一年发生2~3代,江西4~5代,广东5代。2、豆卷叶螟以末龄幼虫或蛹在枯叶里内越冬。3、
病虫防治 653人阅读2018-01-29 15:21
一、豆荚斑螟对豆角的危害豆荚斑螟又叫豆荚螟、大豆荚螟,以幼虫吃食花、荚和豆粒为主,幼虫孵化后在豆荚上结一层白色薄丝茧,从茧下蛀入荚内取食豆粒,造成空荚,也可为害叶柄和花蕾。蛀食早期造成落荚,后期种子被食,影响产量。二、豆荚斑螟的发生规律1、豆荚斑螟在江苏、安徽每年发生4~5代,广东每年发生7~8代。2、豆荚斑螟以老熟幼虫在大豆本田及晒场
病虫防治 768人阅读2018-01-29 15:16
一、豆荚螟对豆角危害豆荚螟又叫豇豆螟、豆螟蛾、大豆卷叶螟、大豆螟蛾,主要以幼虫危害豆叶、花及豆荚,常卷叶为害或蛀入荚内取食幼嫩的种粒,荚内及蛀孔外堆积粪粒。受害豆荚味苦,不堪食用。二、豆角豆荚螟发生规律1、豆荚螟在华北地区年发生3~4代,华中地区4~5代,华南地区7代。2、豆荚螟以老熟幼虫在土表或在浅土层内结茧化蛹越冬。3、豆荚螟在每年6~
病虫防治 645人阅读2018-01-27 15:23
吕欣悦
叶明轩
胡晨熙
陆裕
左正刚
吴静月
陈述
毕研修